近7成父母願助子女置業 逾5成願加按物業

社會

發布時間: 2017/11/09 16:01

最後更新: 2017/11/10 17:25

分享:

分享:

(經濟日報記者攝)

樓價高企,不少慈父慈母因愛子心切,選擇動用退休儲蓄為子女付首期,一圓其置業夢。友邦強積金就港人退休生活進行調查,發現4分1受訪港人的退休商數為不合格,代表退休準備不足,平均需要延遲13年退休,調查亦發現約7成受訪父母認為現時難免要幫助子女置業,父母曾資助的金額平均亦達90萬元,最多更涉及1千萬。

調查於今年8月8日至22日進行,以網上問卷及面對面形式訪問1010名18至65歲,擁有最少一個強積金賬戶的在職港人。透過了解其退休目標是否清晰、理財知識、親友影響及是否有專業可信賴人士協助計劃,以計算退休商數(RQ)了解其退休準備情況,發現現時在職港人的平均RQ為65分,當中有26%受訪港人為不合格,即低於55分,代表他們擁有足夠退休儲備的機會夠低,假設65歲為理想退休年齡,他們如果要有足夠退休儲備,需延遲退休13年至78歲。

調查分析指,港人難以就退休儲備儲蓄,其中一個原因是與為子女置業有關。調查發現,68%受訪父母指在現今香港難免要助子女置業,約一半父母認為助子女上車的目標較個人退休重要,亦有53%父母更願意加按自住物業助子女置業,而平均資助金額由90萬元至一千萬元不等。

友邦強積金由此推算,高達8成的父母退休儲備不足,如果不想因儲備不足延遲退休,父母退休後的每月生活費平均需削減1.64萬元。

出席記者會的教育大學社會政策講座教授周基利表示表示,退休人士沒有固定收入,如加按自住物業,會增加經濟壓力,陷入債務危機,建議父母應先與個人理財顧問研究,並量力而為,或交由已成年在職子女以自身能力置業,以及就子女置業問題多與他們溝通,定立清晰目標。

他舉例說,一對父母退休後仍資助子女100萬元置業,假設兩人60歲退休,85歲離世,兩人每年可用的生活費則減少4萬元。

另外,調查也發現一半受訪父母仍有定期財政支援在職子女,以及雖然有近8成受訪子女同意應供養父母,但同時也有超過7成坦言自身難保,難顧父母退休。

友邦強積金行政總裁馮裕祺認為父母應自小學起向子女進行理財教育,養成儲蓄習慣,減少依賴父母。

調查又發現,超過8成受訪者將供樓當為儲錢及相信有樓便退休無憂。馮裕祺說,退休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及醫療開支,港人不應單集中在住屋需求,如單靠自住物業為單一投資工具,退休後未必能提供足夠現金流作生活費。

【延伸閱讀】親生仔不如近身錢 李家鼎分享退休準備「4式」